江苏省连云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
Jiangsu Lianyungang Automobile Transportation
扫描二维码
新闻详情

移动互联打造智慧交通

5105
发表时间:2019-08-31 16:30来源:智慧交通网

道路客运企业在当前运输结构的变革中,产生了许多新的运输组织方式,如:“定制”、“旅游”、“出租”等业态,但“班线运输”是一个脱离不了的课题,不仅具有相对大比例资产占比,还具有成熟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完整的生产设施。用好、盘活这部分资产,要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认知方式,移动互联是不二的选择。

      移动互联在道路客运的应用背景

随着“高铁”的普及,旅客出行多选择了“铁路优先”,对全国的道路客运(长途客车运输)企业造成了重大的冲击。以江苏省道路客运企业为例,客运营收逐年递减,平均年降幅多在5%-9%左右。始发客流的大量减少,使得客运企业越来越重视“途中”乘客的营收比例和创收。

以往的长途汽车客运行业,多注重“车进站,人归点”的管理模式,着重抓好始发车站源头旅客的服务及营收,“途中”乘客的服务和营收管理,多以“直达车”和“线路营收承包制”的方式来落实。对于途中营收的管控,多因管理手段达不到而听之任之。

造成了车辆途中“私拉乱带”的混乱现象,“私自涨价”、“丢客、甩客、宰客”、“拒载、超载”等乱象层出不穷。致使乘客出行辛苦,司乘人员见利忘义,企业营收流失,进而导致行车安全、服务质量都难以保证,企业发展低水平循环,管理提升不得其法。

在“互联网经济”大发展的今天,“移动互联”技术的普及应用,对途中乘客的出行需求和保障,有了成熟的技术手段。例如:“省级联网售检票系统”、“互联网售票”、“手机购票”、“移动支付”、“车辆-乘客双定位感知”等技术,都已逐步得到普及应用。

构建一个利用以上各项技术的客运信息系统,就可以收到“方便乘客、服务民生、为企业创收”的良好效果,应用互联网思维,提升客运营收的手段,为道路客运行业发展增添新的“着力点”。

行业信息技术基础概况

2015年初,交通部就发布了“启动建设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检票系统”的相关政策文件。拟先建立“省级联网售检票中心”,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。至今,虽没见到相关“技术白皮书”,但一些省份都已启动了“省级中心”的建设,各省交通部门都在积极组织落实,并给予资金支持和项目补贴。

江苏省道路客运联网售检票系统工程,已于2015年底,在原有售检票系统的基础上升级完成。工程主要包含四个部分:

一、建立以地市行政区划(全省十三个地市)为中心的联网分中心和省中心,实现区域“数据大集中”,推广使用全省统一版本的“二级以上客运站”联网售检票系统(站务系统)。

二、全省联网清分结算系统。

三、省级联网“互联网业务”应用平台(各分中心还有个自的分中心互联网业务应用平台),包括:互联网售票、手机APP购票、微信购票、移动支付、车站营业厅自助购、取票等应用。

四、省级“大数据”应用,省内179家二级以上客运站,及十三个地市的主要道路客运企业(运输集团)都加入该系统,站务系统普遍切换应用,其他部分也在逐步调试布署,推广应用。

但是,这样规模的省级联网系统,却没有“途中”客运收入的技术实现部分。这正是本文提及的项目应用需求所在。从行业文件及资料报道中,还没有发现相关应用的报道,应尽快给以重视,组织研发,补齐这块“短板”,为行业发展,助一臂之力。

道路客运应用移动互联功能描述

现在“滴滴打车”、“滴滴快车”的发展应用和普及,无疑改变了人们对于出行“打车”的习惯,逐渐成为一种惯常的生活方式。

利用移动互联技术,完成“客叫车,车找客”的双向沟通和衔接,用移动支付完成交易过程。可获得:直接、简单、方便、快捷的使用效果。这种用于出租车“呼叫打车”的方式,为长途客车的“途中服务”提供了模式和范例。

对比出租车和长途客车两种运营车辆的“途中上车”。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,出租车的“应招”是空驶状态,而长途客车的“应招”是“路过班车”有空位状态;

出租车的运费支付是:到达后的“线上”或“当面付”,并随即到账;而长途客车的运费支付是:上车后完成检票的“线上”确认后,归入始发车站营收,“月终结算”到车属单位(运营班车与车站没有直接的结算关系),再而由车属单位结算到营运车辆。

由此可见,长途客运的“途中服务”要与运输企业已有的客运生产信息系统,实现在线连接和业务处理,构成一个在线的业务整合。

长途客运的“途中服务”客运生产系统涉及到:乘客应用界面、车辆驾乘人员界面、区域客运信息平台三个部分。

乘客应用部分主要包括:手机版的班次查询、购票、支付、位置发送、相关班次车辆运行状态及位置跟踪。乘客与车辆“双定位感知”这些功能要求,与“打车”应用类似;购票等操作都有成熟的应用可以移植,在此不做描述。

车辆驾乘人员应用部分主要包括:途中乘客位置查询、与乘客之间信息传递及提醒、车载二维码刷屏检票、票据出具、后台业务衔接、乘客票源地简报等。实现这一部分功能的设备,最好与执行该班次计划的车辆绑定,因为该班次与乘客约定关系是一一对应的。手机客户端,移动打印都是成熟应用,主要是屏显大小和打印宽度有待方案筛选和商榷。

区域客运信息平台部分主要是与车载终端联通,对接、传递乘客购票信息及约定上车地点,验证客票有效性后检票报解,形成记录,为后续应用提供基础数据。

与乘客手机端提供购票查询等票务服务,管控好班车座位利用信息的记录,并及时向车载终端传递客票信息。

这部分功能主要是建立在已有的区域客运信息平台的基础上,通过接口与终端应用连接,涉及报表和数据分析,要在应用中逐步完善。

本文提及的项目,是在已有省级(大区域级)道路客运系统信息平台的前提下,讨论增加“途中服务”模块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的。所以,涉及道路客运系统平台功能不再表述。

移动互联技术在道路客运应用前景及延伸

运输工程学的学识体系告诉我们:运输工程包含运输组织和运输装备两部分。本项目应用空间不是“一车一站”,是涉及省级区域内道路客运运输组织方式,从原先的没有“途中”运营管理,到利用移动互联信息技术,提供“途中”服务,实现提升营运经济效益的改变。

是运输装备范畴的车站、车辆功能的外延;随着移动互联应用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改变,营运车辆和乘客定会快速的接受和加入系统应用。这在已有的客运业务“互联网化”的实践中,都有着快速拓展的生动案例。

现有的运输企业生产报表中,是分车站收入和车队收入两大块,没有准确的“途中营收”数据的。

受影响因素较多,“途中营收”可粗略估算占到总营收的10%-20%。一个地市级区域中心的运输企业道路客运板块,拥有营运车辆近千台,年发运量近三千万人,年客运收入可达3-4亿元。其“途中营收”可在几千万数量级,省级区域内也可达几亿元的数量规模。

随着乘客的接受程度的普及,车辆应用积极性的提升,数据的份额是有“可成长性”的。关键是满足、方便了“途中”乘客的出行需求,影响到了乘客的出行方式选择。为道路客运增加了“客源”,也就增加了收入。重要的是“互联网支付平台对道路客运行业的融入”,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发展前景。

我们曾与阿里巴巴集团的阿里研究院就此课题进行过深入的讨论,阿里研究院的相关技术人员对移动互联的认识和理解,以及在互联网应用领域引领和推广技术实现的把握,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企业文化,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建议由熟知“支付宝”业务链和道路客运行业两方技术和业务人员,组成项目开发团组。整合原有成熟技术,可较快的构建出:“途中营收”模块、车辆适用终端、旅客客户端产品,作为已有客运系统的功能扩充。

除此以外,在还没有统一的“省级道路客运联网信息系统”等省份,推出一系列应用系统,既符合交通部的建设要求,也为将来多业务平台的互联打下基础。

结语:道路客运行业要在一个远大目标下,就企业整体发展的未来,共同努力,集思广益,在行业领导的支持下,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。才能促使客运行业向着智慧交通的方向发展迈进。